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老龄风采
一笔特殊党费 一颗赤诚之心——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离休干部娜仁戈娃(2016-10-18)

 

 

 

  99日,就在民族文学研究所离休干部娜仁戈娃同志去世的第二天,她的家人遵照其生前遗愿,将一万元党费交给单位党组织,以表达这位老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我们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了用旧牛皮纸捆得整整齐齐的一万元现金,纸上写着‘交党费’三个字,她在遗言中也有嘱托。这是母亲深思已久,早有准备的。”娜仁戈娃同志的儿子特木尔说。

  年少入党定初心

  娜仁戈娃同志的举动令人感慨万分,然而,熟悉她的人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从15岁参加革命工作起,她的一颗红心就交给了党,一辈子“不忘初心,心中有党”。

  娜仁戈娃同志1931年出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革命大熔炉里锻炼成长起来的一名蒙古族知识分子,她的个人成长从来都没有离开组织的培养和集体的力量。

  娜仁戈娃同志的家人说,这一举动并非偶然,与她的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刚参加革命时,正值解放战争初期,当时十几岁的娜仁戈娃能歌善舞,被选到内蒙古文工团当演员,以文艺的形式发动群众投身革命。她可以说是内蒙古演出“白毛女”的第一人。1950年,娜仁戈娃还受毛主席、周总理邀请,代表少数民族参加国庆庆典活动。后来,她到内蒙古艺术学校开始从事艺术教育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她被组织选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读马列主义理论研究生。这是她人生经历的转折点,从党的文艺工作转向从事理论编辑工作。毕业后,娜仁戈娃先后在内蒙古党委《实践》杂志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室等多个单位从事编辑工作,培养了一批各民族优秀青年作者。很多作者提起当年与娜仁老师的交往,都对她的勤奋认真、一丝不苟深有感慨。

  坚定信念铸忠诚

  娜仁戈娃同志一生“听党的话,跟党走”,不管身处怎样的境遇,都不曾动摇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无论是下工矿、到农村牧区,她都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内蒙古和民族文学研究所工作的数十年间,娜仁戈娃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共产党员。

  与娜仁戈娃同志共事过的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谈到这位老编辑、老学者、老同事,亦是赞叹不已。“娜仁同志一辈子忠心耿耿,热爱党的事业,要求自己极端严格,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朝戈金说,娜仁戈娃同志对理论编辑工作极其负责、兢兢业业,不图名利、甘为人梯,为新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她主持《民族文学研究》工作期间,刊物始终高举旗帜,紧跟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家民族宗教政策保持一致。

  娜仁戈娃同志要求自己十分严格,从不向组织伸手,离休后也尽量不给单位添麻烦。据单位办公室的同志讲,她每次打电话几乎都是为了询问自己党费交了没有,要么就是在国家发生自然灾害时主动提出捐款;除此之外,再无他事。

  朝戈金回忆起往事——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娜仁戈娃同志都是第一时间给所里打来电话,主动要求捐款。他说,“在民文所,像娜仁戈娃同志一样一辈子为党工作、心系国家人民的少数民族老干部有好几位。每当国家发生自然灾害时,他们都十分挂念,捐出不小的数额,有的老同志还因为太心急亲自打车送来。”

  近几年,娜仁戈娃同志病痛缠身,双目几乎失明,不能看书、写字,只能听广播、“听电视”。即便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她仍然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她的家人说,临终前几天,老人还趴在电视机前,听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上的讲话。

  “娜仁戈娃同志的一生体现了老一代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战士、学者的宝贵品质和风范,是我们今天要号召年轻人学习的。我希望所里的年轻人知道,我们国家有这样一批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忠心耿耿的同志,希望他们从学习中形成对学术团队、对学术前辈的认同和敬仰。”朝戈金说。

  默默无闻亦英雄

  娜仁戈娃同志一生中在很多单位工作过,因为她为人坦诚、忠厚耿直,所以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不管走到哪里,大家都尊称她一声“老大姐”。

  她1991年办理了离休手续之后,在身体尚好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为民服务,主动当起虎坊路宿舍楼的楼长,为大家义务劳动、解决难题。当时,楼里有一位下岗职工身有残疾,娜仁戈娃跑前跑后,为他联系当值班员的工作,直到现在,那名职工依然在娜仁同志为他“跑”来的这个岗位上工作着。

  娜仁戈娃同志平素生活十分简朴。枕巾、袜子打着补丁,家里的拖把是旧布条扎成的,有的旧布条甚至不是一整根,是她眼力尚好的时候一针一线用碎布头拼缀起来的。她几十年来洗脸都用塑料盆,把洗漱用水再用来冲马桶,家里人说她常常念叨,“北京人口多,水资源有限,能节约还是尽量节约”。

  她对自己节俭,对别人却相当大方。对于身边生活困难的、患病的、下岗的家庭,她多次倾囊相助。

  “我母亲低调为人、一片热心,一辈子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没有什么骄人的伟业,就是勤恳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特木尔特别叮嘱记者,交党费这件事不必“拔高”。“我母亲一生默默无闻,只是八千多万党员中的普通一员。她所做的只是返璞归真,回归到了人生的本源。”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6年9月23日总第360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吕莎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